一、高压带式深度脱水工艺流程
(一)湿污泥输送
经浓缩带式一体机脱水后含水率为82--85%的一次脱水污泥,通过无轴螺旋输送机输送至TJDM混合机入料口。
(二)混合改性
一次脱水后含水率82--85%的污泥与固化剂、改性剂在TJDM混合机内充分混合均匀,一方面,破解活性污泥结构,释放结合水和胞内水;另一方面,构建微型骨架体增加污泥絮粒强度,提高脱水性能。固化剂的投加质量比(占含水率80%污泥总量,下同)为0.5--1%,改性剂投加的质量比为4--6%,整个过程连续进料均匀出料。
(三)高压带式连续深度脱水
经改性后的一次脱水污泥进入SFD连续带式深度脱水机进行机械深度脱水。先经布料装置将污泥均布在滤布上,随着滤布的行进,污泥经由多组压力递增的压榨机构对污泥产生高压、密集压榨,污泥中的大量水分被进一步压出,压榨后污泥在出泥端由刮刀自动刮落,上下滤布分离后分别被冲洗干净循环投入使用。经高压带式连续深度脱水机脱水后泥饼仅为5--10mm多孔隙薄片状,其含水率可降低到60%以下。
二、带式污泥压滤机挤压脱水过程
(一)带式污泥脱水机重力浓缩脱水段
污泥通过布料斗均匀地送入带网,污泥随着过滤带向前移动,自由水在自重作用下通过过滤带流入水槽。重力脱水也被认为是高度集中的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去除污泥中的游离水,减少污泥的流动,并为进一步的挤压做好准备。
(二)带式污泥脱水机楔区预压脱水段
带式污泥脱水机楔式脱水段在重力脱水后污泥几乎失去了流动。随着带式压滤机过滤带的向前移动,上下过滤带的间距逐渐减小,物料开始受到轻微的压力。随着过滤区的运行,压力逐渐增大,楔形区的作用是延长重力脱水时间,提高絮体的挤出稳定性,为进入压力区做准备。
(三)条形污泥脱水机挤出辊高压脱水段
当材料离开楔形区域时,它进入挤压材料的压力区,压力随着挤压辊直径的减小而增大,材料的体积缩小,材料中的间隙自由水被挤压,此时的压力也随之增大。随着挤压辊直径的减小而增大。滤饼基本形成,在压力尾部的高压区域持续后,滤饼的水分含量大幅减少。
三、带式污泥脱水机的机械特点
(一)脱水压力
按照辊子的排布型式,脱水压力分为线压力和面压力两种。面压力是由张紧装置提供的滤带张力产生的,由于各处机型选用的张紧元件的横截面积差别大,张紧力及脱水压力差别也很大。
(二)辊径差别
压力脱水辊,辊径与脱水压力成反比,辊径大压力小,反之则压力大。对一组脱水辊而言,辊径的变化对污泥脱水有很大影响。在污泥脱水过程中,作用在污泥上的脱水压力应与污泥所能承受的压力相适应。如果作用的压力超过污泥的许可压力值,则污泥的横向移动量将增大,在严重时将产生污泥滑移至带外或后退现象。
(三)辊系布置
辊系布置的方式有两种,一种为水平排列式,称为面压力辊(以下称S辊);另一种为对置挤压式,称为线压力辊(以下称P辊)。P辊的压力高于S辊,用于需要高压脱水的污泥。高压机组结构强度大、重量大、造较高。水平布置方式具有压榨时间长,压榨较大、泥饼含水率低等特点;对置挤压式具有高压压榨,但是压榨时间短。辊系设计采用应用性广、实用性好的水平布置方式。
四、高压带式深度脱水的性能
1、科学的设计和合理的布局,确保压滤机具有高脱水性能,主要的脱水压辊是采用有孔设计,不仅使处理能力增大,而且使污泥在两侧可同时进行脱水,滤带的两面在压滤过程中迅速脱水,缩短了脱水时间,后面较小的压辊排列以及滤带接触角的改变确保压力和剪切力的高效组合,从而大大提高泥饼含固率和脱水效率。
2、滤布的张力通过充气的汽缸来实现,使整条滤带保持恒定的张力,同时不会因进料量的变化而引起张力的变化,方便操作及管理,压滤机具有自动检测滤带在压辊上位置和自动纠偏的空压控制系统,对于宽滤带压滤机还配有自动污泥进料装置确保污泥均衡地进入滤带,从而提高过滤效率和延长滤带的寿命。